在總統政見會上,兩個中華民國派都強調要開門走向國際,然後一個嗆「台灣必須讓全世界覺得台灣能自己管理好自己」一個嗆「不要讓台灣被忘記」。(本報資料照)

2019-12-19 12:09:24

林濁水

總統政見會兩個中華民國派都強調要開門走向國際,然後一個嗆「台灣必須讓全世界覺得台灣能自己管理好自己」一個嗆「不要讓台灣被忘記」。

怪,為什麼指名台灣,不說「讓中華民國不被忘記」?「讓全世界覺得中華民國能自己管理好自己」?為什麼要下中華民國的架?讓台灣殻上市? 韓國瑜在大喊三聲「中華民國萬歲」的同時,談開門進國際時下中華民國的架,真錯亂到不行。

看來,雖然都是中華民國派,還是怕中華民國上不了市,怕得正確:雖然在牛椆內駡「中華民國台灣」把台灣和中華民國貼在一起,是不要臉的借殻上市,但中華民國在國際上不了市的悲慘教訓實在太多了。

兩蔣當權時,由於在國際上中華民國上不了市,又不肯讓台灣上市,搞得非常荒謬,於是我國駐外官署名稱有:亞東貿易中心、孫逸仙中心、台北商務處、自由中國新聞處、遠東新聞社、大華貿易促進會、自由中國中心、台北經濟貿易觀光促進會、中華商會、中華旅行社、太平洋經濟文化中心、遠東貿易公司、北美事務協調會、中華民國光華傳播事業公司、亞洲貿易促進會⋯⋯各種名字洋洋灑灑,亂七八糟,族繁不及備載。直到兩蔣去世,外交部駐外單位名稱才改得一致,但是仍舊避台灣之名而叫「台北」。

台灣比中華民國有人氣太多了

當和我國斷交,一般國家不能接受中華民國這一個國號時,最直接簡單的反應反而正是是稱呼我們是台灣,例如美國斷交後,就稱呼我國是台灣,並且制訂了《台灣關係法》當做雙方交往的法律基礎。又如台美斷交前3年,1976,國際奧會為處理中華人民共和參加的爭議,決議中華民國奧運代表團應該以「台灣」名稱參賽,行政院長蔣經國憤而下令拒絕參加(時間在蔣經國第一次自稱也是台灣人的前11年)。參加奧運的名稱僵局就這樣一直鬧到1981年,台灣才以「去台灣化」的名義「中華臺北奧林匹克委員會」參與奧運會。

中華民國外貿協會借台灣殻上市

恰巧就在退出聯合國的前夕,隨著中華民國貿易依存度逐年升高,政府仿效各國政府協助廠商爭取國外商機成立專責機構的做法,由經濟部在1970年成立了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China External Trade Development Council)(簡稱CETRA),並到世界各地設立據點。不幸,外貿協會剛成立就趕上了斷交潮,於是外貿協會駐外機關前面冠的「國號」也就跟隨著外交上的國號改得亂七八糟。由於「國家做為品牌」是各國産品外銷的重要策略,因此外貿協會這種在不能使用中華民國品牌的條件下,又配合國民黨的意識型態搞去台灣化,其效果就是産品去品牌化。一般品牌行銷的重點是要提高品牌的辨識度,如今名字亂七八糟,簡直是要台灣産品「去被辨識化」,在商言商是荒謬到不可思議的行徑。這令人受不了的怪象,直到1996年才進行改善,推動貿協駐外單位更名為「Taiwan Trade Center」。至於機構名稱簡括為貿易中心、代表處、辦事處、連絡點4類。到了2004, 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之英文全名原"China External Trade Development Council"(簡稱CETRA),改成"Taiwan External Trade Development Council"(簡稱TAITRA)。

外貿協會說改變英文名稱,主要是希望能避免在國際上被認為是中國大陸的機構,但是中文名稱不變,依然是「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這樣一來就指出了中華民國派面臨了一個攸關台灣經濟發展的嚴酷現實「中華民國」只能用在國內,拿來和綠營爭吵,到國際上非借Taiwan的殻上不了市!

中華民國外貿協會這一個在國際上借台灣殻上市的做法,不知道中華民國派做何感想,但是我們知道的是,馬英九當了8年總統,中華民國仍然借著台灣的殻在世界各地上市,不知道兩位藍色候選人要不要跟馬總統一樣走台灣路?假使台灣在國際上都蛻去了中華民國的殻而堂堂上市,並因此讓國內的中華民國享受到台灣正名的貢獻,那麼台灣為什麼在國內要被中華民國棄嫌切割?中華民國派這一個怪異不通邏輯、不符人性的立場,要怎樣說服社會多數而獲得支持,毫無疑問,這是攸關排他性的中華民國派怎麼在台灣繼續立足的嚴厲課題。

  • 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之英文全名為Taiwan External Trade Development Council(簡稱TAITRA)。(圖:貿協官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