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參選太晚,初選時程時間來不及出現穩定的黃金交叉,二來由於舉世皆準的初選必然出現死忠派選民被過度取樣的自然現象,即便兩人在全體選民中的總體支持率似乎相差不遠,初選階段卻是毫無意外的由深藍選民所喜愛的韓國瑜在初選大幅差距勝出,取得藍營的總統提名權。(本報資料照)

2019-07-19 13:23:12

宋文笛

先說個故事:

2012年的「釣魚台國有化」爭議引發了中日建交四十年來最大的反日示威浪潮,出現了針對日資品牌的砸店燒車等抗議行動。當時網路流傳,有一位開著豐田汽車的車主擔心愛車被砸,在車身上貼告示向打砸者求情,自稱他所以買日本車子不是媚日,而是抗日,是在用心良苦地「買光日本人的車,讓日本人無車可開」。

同樣的句型,也可以用來理解政治品牌區隔。藍營總統初選中,領跑的韓國瑜和郭台銘隱隱然代表著針對蔡英文兩岸路線變遷的兩種藍營策略。在統獨光譜上,蔡英文 2016-2018 年的「維持現狀」版兩岸政策是從獨派走向中間立場,有些許「民進黨走國民黨的路,讓國民黨無路可走」味道,結果逼出了高唱深藍集結號的韓國瑜。相對的,在九合一選戰大敗之後,蔡英文改弦易轍,採取「辣台妹」正綠路線,也引出了郭台銘提出兩國論反攻光譜中間,可謂是藍營「走民進黨的路,讓民進黨無路可走」的一次嘗試。

「民進黨走國民黨的路,讓國民黨無路可走」

眾所皆知,統獨光譜若是粗略分為獨派、統派和廣義維持現狀的中間派這三塊不等大的區塊,傳統上綠營佔據獨派選票,藍營佔據統派選民,雙方對於中間選票的競逐往往決定了選舉的勝負。

蔡英文政府於2016中到2018年夏季這兩年的時間,在佔據獨派選票的基礎上,大幅度往光譜中間修正。蔡在 2015年中於美國智庫戰略和國際研究中心(CSIS)演講中強調「穩定、一致、可預測性的兩岸政策」 (stability, consistency, and predictability),2016年中就職演說重申會維護兩岸關係現狀,尊重九二會談的諒解,乃至於2017年中在被北京批評蔡的兩岸定位是「未完成的答卷」之後,蔡依然做出軟性訴求,委婉地呼籲北京無須過度強硬,若是去年的答卷讓北京不滿意,兩岸也可以一起合作「共譜新答卷」,直到雙方都滿意為止。

既然蔡英文在訴求上穩佔著獨派和中間市場,政治現實上又在行政、立法和地方皆完全執政,在兩岸議題上藍營無可避免的遭到邊緣化。於是面對著「維持現狀」的2016-2018版的蔡英文,藍營的對應選項之一便是韓國瑜代表的加碼親近北京路線,沒有廣度,至少強化既有的統派和中國國族認同的選民的支持強度。

韓國瑜是一線準總統級候選人中最為明確公開支持九二共識者,而且援用中共詞彙,稱呼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的「定海神針」;他並主張兩岸關係不只是一家親,而且是「指腹為婚」的「你儂我儂」的關係。在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提出〈告台灣同胞書〉引起台灣內部輿論反彈之後,依然毫不忌諱,訪問閩粵簽下53億訂單,並且親身進入香港中聯辦進行會談;在六月份香港「反送中」遊行時第一時間被訪問時也表示「不清楚」,無法置評。

公允地說,若是採用無罪推定(benefit of the doubt),的確無法排除韓是真的第一時間對於香港最新動態不夠了解,至於他在香港會談的地點是在一般會議中心場合還是在中聯辦亦是象徵意義問題多過實質區別,無須過度演繹。

但是在不利於兩岸關係融冰的輿論環境下,和北京公開親近的政治成本也就提高,即便如此,韓依然決定雖千萬人吾往矣,足證他在兩岸和美中台三角關係中,選擇的是接近傳統正藍路線的扈從主義立場(accommodationism),基本放棄光譜中間的那些雖對兩岸經濟和和平有盼望,但對台灣自主性流失亦不無疑慮的中間選民,包括淺藍的「經濟藍」選民。

「國民黨走民進黨的路,讓民進黨無路可走」

若是說蔡英文政府2016-2018期間選擇兩岸中間路線,誘使韓國瑜另闢蹊徑加碼統派市場,那麼2019年的蔡政府兩岸路線回歸通稱「辣台妹」的正綠路線之後,就引出了郭台銘。

2018年底綠營於地方選舉大敗,證實由於年金改革等內政議題遭受批評,綠營雖然在兩岸議題上耕耘中間市場,卻無法轉換成選票上的實質收益;同時間獨派選民則在累積兩年的不滿之後對蔡英文的維持現狀路線大舉反彈(台北市長選舉的「白綠分裂」以及 2019年初的獨派四大老倒蔡公開信皆是徵兆)。既然耕耘中間失敗,蔡英文便回守綠營選票,祭出「辣台妹」以及中美關係上對美「一邊倒」等接近傳統民進黨刻板印象的政治路線,亦不再在意北京的觀感。

既然蔡回防深綠選票,統獨光譜的中間讓出空間,抓住這個空間的便是郭台銘。郭比韓更能夠守住傳統泛藍「經濟藍」選票,並且寄望一旦獲得提名「國族藍」選票也會含淚回歸,所以郭大膽地往統獨光譜中間移動,提出了許多乍聽之下和民進黨神似的兩岸主張。例如:

•主張兩國論:「一個中華民族、兩個國家」 (郭台銘, 2019/5/7)。「中華民族底下有兩個. . . 既然大家都是來自中華民族,北京應該給中華民國一些國際生存的空間」(郭台銘, 2019/5/2)

• 批評一國兩制:「追求自由民主撐香港」、「我已堅定表示香港實施的一國兩制是失敗的」(郭台銘, 2019/6/12

• 反對無條件接受九二共識:「九二共識,一中各表,重點在『各表』,沒有『各表』,就沒有共識。」 (郭台銘, 2019/6/25)

• 公開批評國台辦:如果高雄市長韓國瑜當總統,旺旺集團董事長蔡衍明成為國民黨主席,「如果他做黨主席,直接報告給國台辦,我們這面國旗,我們最尊敬的國旗,還可以掛多久?」 (郭台銘, 2019/7/11)

走向大選

韓國瑜當初是以綠營往中間修正現象的反作用力而興起,如今既然蔡不再走中間路線了,韓在政策立場上失去了著力點(所謂 yesterday’s solution to yesterday’s problems),支持率自然隨著時間逐步下滑;同時間,對症下藥的郭台銘的中間路線應對的是當下的綠營「辣台妹」正綠兩岸路線,支持率則隨著時間緩緩上升。

奈何,一來郭參選太晚,初選時程時間來不及出現穩定的黃金交叉,二來由於舉世皆準的初選必然出現死忠派選民(party loyalists)被過度取樣的自然現象,即便兩人在全體選民中的總體支持率似乎相差不遠,初選階段卻是毫無意外的由深藍選民所喜愛的韓國瑜在初選大幅差距勝出,取得藍營的總統提名權。

然而,韓的出線恐怕不利於藍營在大選階段爭取統獨議題中間選民以及「經濟藍」選民。

第一,雖然韓國瑜於初選後期已經嘗試回頭往統獨光譜中間修正,例如他安撫中間選民,台灣人民不可能接受「像香港、澳門一樣的一國兩制」,呼籲除非 “over my dead body” 。惟既定印象已成,亡羊補牢的效果仍待觀察。短時間內對北京態度忽冷忽熱,對於建立日後和北京的互信,恐怕亦不是好事。

第二,韓的政治魅力高於政策治理能力的形象也已經定型,並且恰恰和經濟藍的期待相反。經濟藍所懷舊並嚮往的畫面是前民主時代孫運璿、李國鼎等「政策滿分,政治零分」的技術官僚專業治國(technocracy)。相較於世界級企業家的郭台銘 ,甚至相較於高階白領醫師出身的柯文哲,韓距離經濟藍選民期待的專業人士形象都更遠,相反的,群眾魅力出色強調自己是「草根」的韓導反倒有幾分接近老一輩經濟藍選民眼中的傳統民進黨「社運份子」、「穿草鞋的」、「亂源」等(不正確的)刻板印象。這方面,個人的政策能力不可能靠一夕惡補,韓國瑜只能夠嘗試證明他即便不是將才,卻是會用人的帥才,若能打造令人耳目一新的競選和準執政團隊,或許才有機會找回經濟藍選民。

韓郭之爭代表了藍營又一次的轉型失敗。2004年總統大選失利之後,吳敦義等人曾經提出過把「中國國民黨」改名為「台灣國民黨」或著「國民黨」;2016年總統大選失利之後,藍營改革派亦有過重塑新價值和新議題 (cleavage issues)的討論,但是至今屢試屢敗,此番亦不例外。

俱往矣,面臨總統大選,如何重建和經濟藍選民的互信,又如何讓中間選民相信兩岸立場上哪一個版本的韓國瑜才是真的,將會是藍營下一個階段的功課。

  • 蔡英文政府於2016中到2018年夏季這兩年的時間,在佔據獨派選票的基礎上,大幅度往光譜中間修正。(本報資料照)

  • 2019年的蔡政府兩岸路線回歸通稱「辣台妹」的正綠路線之後,就引出了郭台銘。(本報資料照)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