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照)

2020-01-08 05:30:00

記者鄒景雯/特稿

投票倒數計時之際,各種民調、估票、拚場算人頭、看氣勢,早就已經陸續出籠,然全部都僅止於參考或預測,真正要把票投入票匭,才具有法律上的勝負意義;因此選舉選到最後三天,各陣營要拚的其實不是別的,正是「動員投票力」,誰動員選民走進投票所的能力愈大,誰就能掌握致勝的鑰匙,可以繼續開啟政治服務的大門。

因此,儘管不少人以「垃圾時間」點評這次投票前的等待時刻,但事實上對於各競選團隊來說,「防範意外」與「創造奇蹟」,也就是超前者的「護盤」與追趕者的「翻盤」,才是這個時候不同的各方最緊繃不懈的行動目標,也是典型的最後衝刺。各國的政、學、媒已經抵達台灣觀選,大家要在地觀察的就是這個;因此,別小看只有一九三一萬個合格選民準備票選未來四年的總統與國會構成,這次的決定更將影響亞太均勢,甚至世界大國的競合。

台灣歷次的大選都具有以上的特色,但是今年格外如此,因為美國嘗試了四十年的交往政策宣告失敗,美中兩大再次回到了新冷戰的格局,在這個歷史轉折點上,台灣的地緣價值與戰略價值,雙雙被拿到桌面上來重掂斤兩,台灣的走向,當然就牽涉各方自以為口袋中可以握有的籌碼。二○一八年的台灣地方選舉,中國與美國的力量進入台灣初步交手,僅是點到為止;二○二○這次的中央政權爭奪,則是兩國捲土重來,擺明的相互重磅出擊,沒有灰色地帶可以隱晦,實際案例已經不勝枚舉。

就因為這次選舉的結果這麼動見觀瞻,如何與是否選票落實到位?成為這個階段的核心議題。基本上,「韓張配」的選民凝聚力最強,這反映在支持度與看好度非常接近,也就是其選民普遍堅信能夠當選;其考驗在選票的外拓能力,能否從特定族群、弱勢基層的板塊,往中間選民與知識階層跨越?獲得郭台銘力挺的「宋余配」,可以視為是國民黨初選延長賽的投射、藍營分裂究竟有多嚴重的對照之一。至於爭取連任的「蔡賴配」,已經完成民進黨本身的整合,並且明顯地往各領域平均分布,郭董要求郭粉「歸隊」,從哪裡歸哪裡?竟是從綠歸橘,即是徵兆,民進黨最需要驗證的是:投票率;尤其是四十歲以下的青壯代多少比例是空氣票、或是確實具有強烈的投票意願?這是決戰時刻最大的變數。

對於選後台灣的最大利益來說,總統這一局,比數一定要拉開,才有助於政局穩定,可以取得更多的時間與空間來緩解對立、力促建設,以厚植國力,一爭氣長。這是香港所沒有的歷史機遇,也是中國不可想像的文明進程。從這個角度出發,一一八萬首投族自不待言,就是資深選民,這次的投票也比過去幾次投票的意義都深遠,惟一九九六年那次在解放軍導彈下投票可以比擬。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