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瑜宣布敗選。(資料照)](https://img.ltn.com.tw/Upload/news/600/2020/01/14/233.jpg)
韓國瑜宣布敗選。(資料照)
記者鄒景雯/特稿
以五五二萬不算少的選票,特別是韓粉高度熱情外顯的造勢下,一度極為接近提前重返執政的中國國民黨,最後竟鎩羽而歸,結束二○一八年以來的好運,不可否認這是一個相當嚴重的打擊。
民主的好處是,公民用投票打擊了從政者之後,政客如果要絕處求生,必然要從失敗中尋找民意的密碼,就如這次,開票結束才兩天不到,國民黨內已經波濤洶湧,包括「九二共識」的存廢被提上檯面討論,甚至「台灣國民黨」的改名之議,再度由下而上開始倡議,可見選舉的震盪療法,正逐步打開了若干僵固的腦袋,衝撞出許多的可能性。
這個發展,是良性的,值得正面以待。何以應該樂觀?因為,中國國民黨如果衝得過這一關,台灣可以多一個正常的政黨進行競爭與制衡。反之,如果中國國民黨衝不過神主牌與圖騰的綑綁,必然將會慢慢地退出政治舞台的中央,時間將自然終結這個外來政權在台灣的歷史。若此,也不必眷戀。
既然這已經是涉及政黨存亡的本能問題,國民黨人已經懂了,我們即不必再畫蛇添足,應該不厭其煩地提醒國民黨,光確立國家立場仍不夠,另一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如何扮演好稱職的反對黨,才是邁向執政的墊腳石,為反對而反對的焦土政策,是立志做為關鍵小黨的辦法,也是把執政的機會交給執政黨是否失敗來決定,這是陷入被動,並無法充分操之在我。
過去將近四年的時間裡,國民黨抓不穩自己到底是哪個階層代言人的事例,真是「族繁不及備載」,簡直到了一個亂黨的地步,從來未見百年老黨的優勢。以年金改革來說,國民黨明明就知道馬英九時代早已提出了「關中版本」,後來因為選票考慮而作罷;民進黨上台,要兌現年改的政見,國民黨要為自己的軍公教鐵票爭權益,完全可以理解,但是一個專業的攻防,是不斷透過精算,來驗證民進黨的版本確實粗糙、可以更細緻,既回應軍公教,也爭取中間選民的認同。
但是國民黨對軍公教不誠懇,早知民進黨以國會多數會通過,仍選擇了最輕鬆的捷徑,根本不用腦筋,一律反對到底;而後再訛詐軍公教:國民黨執政就重新改回來,可能嗎?回得去嗎?是坐看年金破產、將來軍公教領不到錢,也不干國民黨的事嗎?
第二個例子是一例一休。選舉時,韓國瑜曾經以此攻擊蔡英文的政策不當,造成三輸;蔡總統馬上反唇相譏:國民黨當時主張二例,更加缺乏彈性,這事實讓韓市長啞口無言。事實上,以國民黨長期執政所建立的社會網絡,怎麼可能不清楚中南部、中小企業、知識產業,不能以工廠法的管理來一體適用?結果國民黨為了看民進黨出糗,採取了更加違背其多數選民利益的策略,間接推動民進黨去「跳坑」。後果是,年輕世代的選票依舊流向蔡英文,鮮少人感謝主張固定二天都要放假的國民黨。請問,這究竟所為何來?
類似的「單細胞」作法,充斥在一千多個日子裡,累積到淹鼻的高度,社會理性的選民放心國民黨執政會解決問題?當國民黨選擇一位「庶民」來領軍大選時,這個疑慮頓時無限放大,「草包」這個標籤,如果沒有國民黨一連串的鋪陳,是貼不上整個陣營身上的。
於是乎,親共的污名先洗清,還要能把無腦的印記撕掉,國民黨才有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