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大選開票,韓國瑜票數被拉開,韓粉眼眶泛淚。(記者塗建榮攝)

2020-01-12 05:30:00

記者施曉光/特稿

國民黨二○一八大贏九合一選舉,二○二○之役卻未如黨魁吳敦義預言「乘勝追擊」,反而出現「鐘擺效應」,關鍵當然就在主帥並非「對的人」,不但重返執政夢碎,也沒有幫小雞帶來「裙尾效應」,國會席次過半成空,還一次「陣亡」了兩位前後任黨魁,分別為區域、不分區立委候選人的洪秀柱、吳敦義,兩人淪為選戰砲灰。

國民黨另一個該檢討的敗選因素,很難不提「王立強共諜案」。黨高層遠赴澳洲弄回王立強的錄音,視為選戰倒數關鍵時刻神秘利器,原本可以做為九日凱道造勢晚會重點訴求的催票工具,卻因澳洲媒體捷足先登破梗,發展急轉直下,反成選戰負數,因此當晚造勢包括韓國瑜在內的每一位上台者都隻字未提,尤其此事反遭綠營指控國共勢力聯手合作介入大選,在投票前最後四十八小時的發酵下,重傷選情。

相較二○○八年國民黨重返執政的時空環境,當時由於扁家弊案,讓許多中間選民有感台灣非要換黨執政不可,這次國民黨與韓國瑜雖然也打「非下架民進黨政府不可」的訴求,卻無法複製出二○○八年社會期待政黨輪替的動機,原因就在韓國瑜與當年形象猶未破功的馬英九所給大家的期待,完全無法同日而語。即便許多中間或偏藍選民認為蔡英文「憑什麼競選連任?」心中卻有一個更大的問號,就是國民黨「憑什麼重返執政?」

藍營原有九合一大勝的利基,更有蔡政府奉送的「年改紅利」,結果卻失敗了,主因就是提名策略犯了致命性錯誤,沒有認清韓國瑜的本質問題以及師出無名的客觀現實,藍營群眾就如同韓國瑜的競選歌曲「等一個人」,但盼來的卻不是「Mr. Right」,就如韓國瑜去年在國民黨全代會通過提名後致詞所言,「我不是諸多民眾、黨籍先進所認同的優秀領導者」。

韓不但選戰最後一個月沒收民調,讓自己陷入民調支持度崩盤,也連帶影響藍軍立委選情,辯論時還開槍掃射媒體,平時發言漫不經心、葷素不忌,終究難獲多數理智中間選民的心。

這次大選國民黨原可打安全牌,無論內政、外交與兩岸議題都「彈源充足」,卻在選戰最後一個多月,把焦點集中在反滲透法、查水表以及「親中舔共」等話語權之爭,「卡神」楊蕙如案還被視為「撿到槍」,但效果顯然不佳,形同瞄錯靶位,砲彈全部落在非主戰場。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