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榮祥/高雄報導〕2022臺灣文博會昨落幕,商展區突破15萬人次,雙展區觀光人潮可望突破65萬人次,接近去年台北場37萬人次的兩倍;高雄好過日指出,這是史上最成功文博,打破「台北限定」迷思,十月還有臺灣設計展準備接棒。
台灣基進高市鳳山區議員參選人李雨蓁在臉書社團高雄好過日發文指出,文博會期間輕軌運量週五破3萬、週六近5萬、週日至少破4萬,幾乎車車爆滿;而愛河灣區周邊住宿率高達9成5,配合「高雄海洋派對」等周邊活動,吸引至少17萬人入住高雄,推估光是觀光產值就達8.2億元。
而參展文創產商也反應買氣比往年還好,購買力有望創新高,一舉打破過往文博「台北限定」的迷思。
很多人抱怨文博會時間太短、展場太擠,希望延長時間,但廠商參展場地承租都有成本,無法隨意更改,但大家不用失望,從10/7起一連17天,「2022 台灣設計展」將繼續在愛河灣周邊登場,以「台灣設計設計台灣」讓大家看見台灣設計的無限精彩。
李雨蓁表示,另有一些遠從台北來的政客批評,文博會展覽就像放煙火,放完又要蕭條,以後到海音只剩借廁所;然而短短兩年內,就在這裡,從跨百光年、國慶煙火、台灣燈會到文博會,高雄已建立起一套可重複使用的「永續模式」,並逐漸疊加修正。
例如,台灣燈會引進愛河灣與愛河流域智慧燈光控制系統,文博會時愛河灣亞果遊艇碼頭啟用,流行音樂中心珊瑚礁群首次投入策展,這些硬體設備隨著活動登場,卻是能持續經營、變化使用的。
更重要的是,隨著這兩年大型活動的重複登場,愛河灣成為了新灣區,甚至整個高雄的「舞台」,能把高雄表現的意象展示出來,這個舞台從海域到海音塔,有著多元的景觀變化和視角,在這座城市打造的科技、文化內容,都可以在此呈現。
愛河灣作為「舞台」,而新灣區作為形式(如網路、聲光技術)與內容(如音樂、圖像等IP)的「生產基地」,港市則是「生活空間」,水岸城市高雄的核心結構就這樣成型,這是這些活動辦下來最大的收穫。
李雨蓁提到,這幾年來不僅更多觀光客來了,也有更多的藝術家、工程師、創業者,把這片海灣當作工作生活之地,當作自己的家,感謝每個人,一步步讓心愛的城市變得更美、更有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