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善政與文藝界人士座談文化政策。(記者吳書緯攝)
〔記者吳書緯/台北報導〕國民黨副總統候選人張善政今天提到韓張配的文化政策,他說,預計在當選兩年後,將文化部預算每年提升至400億的水準,並以「台灣特色的中華文化」作為文化政策精神。
張善政今天下午參與中國文藝協會與多個藝文組織所合辦的「文學的台灣天空『國政配』與文藝作家的第一類接觸」座談會,張善政登台與「國旗女孩」共同朗誦詩人詹澈的詩作。張善政提到,任何政策都是需要經費,目前文化相關預算比起過去是增加了一些,約略在每年200至300億之間,但是有些是屬於前瞻計畫底下的預算,若是未來前瞻計畫取消則會跟著消失,所以,韓張配在文化政策的首要政策,就是在上任後的兩年內,將文化部的預算提升到每年400億,比目前高出許多。
張善政指出,許多文化圈的朋友向他反映要跟文化部申請補助,在思想型態方面需要配合特定主題,導致索性不申請補助。張善政說,「政治要跟文化脫鉤」,擺脫意識形態,任何的文化創作是以多元包容的心態來看,不應該意識形態因為偏向哪一邊,如果是好的創作就應該給予補助。張善政舉去年9月宣布今年停辦的高雄「大港開唱」音樂節為例,大港開唱不是因為高雄市換成韓瑜當市長,與大港開唱主辦方意識形態偏向民進黨有關,而是呈現的音樂品質粗糙,許多人難以接受所致。
自詡為「數位孫運璿」的張善政在文化政策上也有與科技結合的想法,他提到,目前音樂、繪畫等文化領域跟數位科技結合不太夠,鼓勵年輕人數位創意工具能夠盡量結合,讓藝術創作更能夠表達創意,在出版業界也要鼓勵數位出版,讓年輕人搭捷運時不只有在玩手機遊戲,也能閱讀電子書,且更重要的是發展電子書要讓出版業能收到錢並保護版權。
張善政補充,韓張配的文化政策的精神就是強調「台灣特色的中華文化」,他說,中華文化底蘊很深,如果不好運用做為基礎題材太可惜,而且「大逆不道」,但是「我們的祖先從大陸到台灣少說也300、400年,也有自己的特色」,所以也發展出例如媽祖等世界級的宗教文化盛事,所以是要以台灣特色的中華文化作為文化政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