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大農業經濟學系教授吳榮杰表示,從過去中國行為模式研判,很可能中國刻意在選前採取「非關稅貿易障礙」,企圖打擊民進黨政府。 (資料照)
用非關稅貿易障礙干預選舉
〔記者鍾麗華/台北報導〕中國官媒「中新社」六日報導,廈門海關近期從台灣屏東、台南等縣市輸入中國的檸檬、文旦柚、鳳梨、蓮霧等多批水果中,查出有害生物,已退運或銷毀。台大農經系教授吳榮杰受訪時認為,由於二○二○大選倒數,從過去中國行為模式研判,很可能是中國刻意在選前採取的「非關稅貿易障礙」,企圖打擊民進黨政府。
「中新社」聲稱,從台灣屏東、台南等縣市輸入的檸檬、文旦柚、鳳梨、蓮霧等多批水果中,查出有害生物,主要為大洋臀紋粉蚧和米爾頓姬小蜂。中國海關表示,「將繼續為台灣同胞向中國輸入農產品提供便利,同時依法做好檢驗檢疫工作,希望台灣有關方面加強監管,避免給兩岸相關業者造成損失。」
蔡上台時 中國通報加強檢疫
蔡政府二○一六年上台時,中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在當年五月廿三日就曾發出通報,要求加強進境台灣柑橘類水果檢疫監管。當時有水果進出口的台商受訪表示,「檢驗檢疫政策,擺明了中方要讓台灣農民『有感』」。據統計,當年中國退運台灣水果約廿五批。
吳榮杰分析,從中國過去的行為模式來看,對台灣水果退運或銷毀,很可能是想干預台灣選舉,一個沒有制度的國家,要不要使出「非關稅貿易障礙」的手段,「就看他們的心情,隨他們決定」。
吳榮杰表示,雖然中國把台灣水果當作政治籌碼的說法,沒有直接的明證,但合乎邏輯。美中貿易戰時,也曾傳出中國海關一度對從美國進口的新鮮水果,以加嚴檢疫的方式,拖慢水果出貨速度,或導致水果變壞,做為中方談判籌碼。
吳榮杰指出,台灣應該學到教訓,與中國做生意,絕對不能放心,尤其兩岸農產品貿易不可預期的風險相當高,一旦政治力介入,對台灣農民傷害很大。他認為,如果對岸想以台灣水果「助選」,反而會造成反效果,奉勸中國不要用政治干預正常兩岸農產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