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新北市長參選人蘇貞昌在台北縣長任內政績豐碩,會做事、有效率的形象加分不少。(記者邱書昱攝)

2018-10-18 06:00
  • 國民黨新北市長參選人侯友宜第一次參選,給部分選民「比較新」的形象。(記者邱書昱攝)

前言:今年底的縣市長、縣市議員等選舉將於十一月二十四日投、開票,今天起距離選戰已進入倒數三十七天,本報從即日起系列報導新北市、基隆市、金門縣、連江縣的選情,提供讀者翔實的選舉資訊。

記者李雅雯/特稿

新北市長選舉不但是民進黨中央執政的期中考,也是國民黨能否振興的重要指標,更被視為攸關二○二○總統大選的關鍵戰役,藍、綠兩黨都有輸不得的壓力;新北市藍、綠版圖大約在五五波對四五波之間擺盪,誰能催出卅九歲以下年輕選票,將是撼動邊界的關鍵。

根據內政部今年六月統計,新北市廿歲到卅九歲人口數將近一一八萬人,若以二○一四年選舉人數來看,該年齡層佔選舉人數約三成七,他們對政治比較冷感,對藍綠也沒有特別喜好,甚至是失望大於期待,但也因為沒有既定的政治偏向,候選人的政見、過往經歷、選戰過程的表現、有無失言等,都是他們投票的參考。

中央選舉委員會統計,新北市長二○一○年投票率約七成一,朱立倫大勝對手十一萬餘票;投票率在二○一四年降到約六成二,選情偏冷,朱立倫僅險勝對手二萬多票,拉高投票率對藍營似乎比較有利;在目前還看不到選情激化的情勢下,佔三成七的卅九歲以下投票人口成了勝負關鍵。

今年底公投綁大選,同婚、性平教育等公投議題,增添年輕選民投票的動機,侯友宜、蘇貞昌爭取年輕選民,兩人各有優勢和弱點。

侯友宜主攻深澳燃煤電廠議題,政見多延續市長朱立倫,新鮮度不足;當他用「厚友誼」、「人情味」等感情訴求遮蓋理性辯論空間時,被認為是鎖定「老藍男」選票。

第一次參選的侯友宜確實給部分選民「比較新」的形象,對於厭惡傳統政治人物的選民來說是加分,但侯拒絕青年論壇、媒體辯論,在競選官網沒有政見專區,年輕選民看到的政策牛肉不多,恐釀失分。

民進黨推出老將蘇貞昌再戰,部分選民質疑他「背棄對神明的承諾」,在中央執政包袱下,蘇貞昌戰得辛苦,但他在台北縣長任內政績豐碩,會做事、有效率的形象加分不少,再加上戰術活潑、政見創新並緊咬對手閃躲辯論檢驗,肯定的趨勢持續攀升。

時光流逝,蘇貞昌再會做事也是十四年前的陳年舊事,讓廿多歲年輕世代印象模糊,要用新的政見願景來感動年輕族群,選況才能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