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進黨高市議員參選人陳柏惟原從事電影工作,對地方有深刻情感。(記者王榮祥翻攝臉書)

2018-07-18 21:01

〔記者王榮祥/高雄報導〕我是正港高雄人﹗

基進黨高市三民區議員參選人陳柏惟今透過臉書發表一篇名為「高雄人、高雄魂、高雄立場」的感言,內容強調他與高雄的深刻連結,讓人相當感佩,且會一直想把內容看完,結果文章最後的「連結」,瞬間讓人噴飯。

陳柏惟指出,除旗津跟小港,舊高雄11個行政區住過9個,還曾在鳳山讀書、大樹當兵(當時為原高縣),大學推甄候有兩個選擇、高雄大學vs北部私立名校,他毫不猶豫留在高雄。

這輩子除出差跟擔任「幸福路上」製片,他一生都在高雄度過,有人問「住高雄就叫正港高雄人」?當然不是。

他透露,八八風災時當兵屆退,分庫長讓他選擇要不要去支援,一句當然要,就去了大樹、六龜、美濃、龍泉等地救災,為了高雄,其實很幸福。

幾年前,前公司因人力成本考量,找他去中國創一個同質團隊,他認為這樣是跟高雄團隊競爭,沒辦法同意,就放棄了中國機會,因為這不是他要的。

不知什麼時候開始,他堅持「讓高雄好,個人才過的好」價值觀,認為這是身為高雄人的基本,高雄人自我的驕傲,是一種打從心裡認同高雄就是母土,不管她有多少優點和缺點都愛她,願意用自己的方式為高雄打拼。

陳柏惟表示,從小到大做過很多工作,退伍後跑到地方壘球協會當總務,成為少數可領薪水的大學壘球員,後來進電影公司成為第一號高雄員工,做出魏德聖導演的《KANO》這部戲,讓他相當有成就。

近期擔任幸福路上製片,看完劇本後決定一定要把它生出來,真的很辛苦,但大家協力還是完成了。

但身為一個正港高雄人,這次我要應徵一個人生中特別的工作﹔這個工作要跟34萬人面試,要有至少15000人願意在11/24走出來蓋給「陳柏惟」、才能錄取,這個新工作叫民意代表,是高雄三民區的市議員。

他說,以前工作經驗學習到「補位」概念,團隊不是英雄主義,覺得非自己不可,而是每一個位置都有人,團隊才能有效運作,因此大學時候去練投手、體育協會做總務、在電影公司做PM、幸福路上時又變成製片。

團隊中哪裡有空缺、就補位,這些補位經驗,讓他清楚認識團隊應該要有的面貌。

陳柏惟直言市議會也是一樣,我們缺的到底是甚麼?是傳統地方樁腳政治?是有背景的金權政治?台北觀點的在野政黨?還是高雄立場的年輕頭家,是把問題放在心上,抽絲剝繭地解決的民意代表。

他強調高雄立場不是一刀切、高雄立場不是媳婦命,不是中央要的我們都給、不是別人不要的我們都吞,而是勇敢爭取、冷靜溝通的性格。高雄立場不是喊什麼「拚經濟」,但不知拚到誰口袋的經濟,而是建立市民與市府的互信,在現況找到最好的平衡。高雄立場是站在「高雄」的立場,權衡得失、榮辱與共、性格堅毅的城市風格。國際知名的城市,無不具備這樣的條件。

在文章最後幾段他寫道:

最重要的是,要以身為高雄人為榮,我們要落實社會福利、追求公平正義、邁向以人為本、實踐生態民主、城市共存共榮。

我們是我們,驕傲的高雄人,那個人稱熱情的城市。

(如果你都看到這裡了,下面是捐款連結,讓我們一起打拼。如果你的伴侶沒有在旁邊,多按幾個零也是可以接受的,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