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19 11:20
  • 高雄人「北漂」、「又老又醜」、「愛河的水被民進黨搞臭」之類無視歷史脈絡甚至睜眼說瞎話的講法四處流竄,甚至還能引起大量共鳴令人傻眼。圖為韓國瑜。(資料照)

  • 「天下雜誌 206 期 / 作者:吳怡靜 – 封面故事: 北、高變貌 什麼才是理想城市?」(台灣回憶探險團提供)

  • (設計對白) 吳敦義說:人家可是有當過高雄市長喔!(中央社資料照)

◎台灣回憶探險團

對於臺灣「南部」,一直以來常有許多刻板印象,例如以為「開天闢地以來就是深綠大本營」。不只是對南部不熟的北部人這樣認為,許多沒有經歷黨國統治的年輕人更是這樣以為,仗著這些常見的刻版誤解,也使投機政客有了從中操作的空間。高雄人「北漂」、「又老又醜」、「愛河的水被民進黨搞臭」之類無視歷史脈絡甚至睜眼說瞎話的講法四處流竄,甚至還能引起大量共鳴令人傻眼。

在此僅簡單節錄1998年7月(國民黨吳敦義卸任高雄市長那一年)的「天下雜誌 206 期 / 作者:吳怡靜 – 封面故事: 北、高變貌 什麼才是理想城市?」 來讓大家回憶一下1998年的高雄情境。

文中提到:

「產業結構的轉變,衝擊原來的藍領就業結構,高雄的失業人口逐年攀升,去年更創下3.67%的高失業率。失業加上不景氣,造成部分人口外移。五年來,高雄的平均人口成長率低於1%,幾乎成為停滯狀態,成為都市發展上的隱憂」、

「…對很多高雄人來說,期待與實際感受仍有明顯差距。例如,直到去年,高雄市的衛生下水道普及率還只有2.6%,遠低於臺北市的33%。」、

「高雄市大眾運輸系統,同樣讓人詬病。公車站牌設在快車道上面,讓人捏一把冷汗,而且「公車破舊,班次少,沒人要搭,形成惡性循環」」、

「生活環境品質不提昇,人才即使來了也難留下。…..以中山大學為例,每年的畢業生之中,將近三分之二不留高雄,大多跑去臺北」

這是1998年7月,中國國民黨治下最後一年的高雄市情境。這裡面提及的問題,未必完全是市政層面所造成,例如人口往臺北移動,和中華民國政權長期重北輕南造成磁吸效應有關連,即使近幾年開始有一些人重新思考生活步調與價值而南移東移生活,但那種要追求成功就必須去臺北的心態和價值觀,數十年以來早已普遍存在臺灣各界難以改變。這是整個臺灣在外來政權缺乏遠見政策下的「歷史共業」,需要整體的政策與智慧去扭轉,但令人難以接受的是,造成這一切的始作俑者陣營,居然一副置身事外都和自己無關的態度,還把責任都歸咎在為其收拾爛攤的人身上,宣稱自己可以瞬間解決,毫無檢討之意。

然後,你以為高雄本來就是綠營大本營?

回顧1994年高雄市長選舉,國民黨 vs 民進黨 = 54% : 39%。 1998年謝長廷即使當選了,也僅是些微差距險勝。之後的故事,就是下水道接管率提高、愛河整治、捷運通車….等等讓高雄逐步改變的事蹟,一點一點終於扭轉到現在變成高雄是綠營大本營的印象。

當然任何政黨治理城市必然有其功與過,每個人都可以自行評斷,但是基於客觀事實、釐清來龍去脈做出判斷,則是進步市民該有的態度。

延伸閱讀:

吳敦義任高市長任內愛河河水可生飲?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台灣回憶探險團 由1998年7月天下雜誌,看中國國民黨治下的高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