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比其他候選人更有需要促成辯論,她面對的不僅是朱立倫和宋楚瑜的挑戰,更是對2300萬人的政治宣示。(資料照,記者簡榮豐攝)
總統大選電視辯論是民主之必要,但三組總統候選人,尤其是蔡英文和朱立倫兩陣營先前曾為了枝節問題,把神聖必要的辯論搞得像是「歹戲拖棚」,所幸蔡、朱兩位候選人都表達善意,電視辯論已由「換柱易人」轉為「箭在弦上」,選民正期待精采的辯論。
施行「主權在民」的民主制度和政黨政治,是台灣最雄厚的資產,這是和一黨專政中國最大的不同。電視辯論並不是無足輕重的選舉流程,而是民主的點滴落實,不同陣營的多元觀點呈現在螢幕上,是無價的民主果實;假如大選沒了電視辯論,是候選人的損失,也是民主發展的一個污點,不容小覷。
支持度遙遙領先的蔡英文,早已被選民視為「準總統」,即使選舉攻防爾虞我詐,選情可能因為逆襲或旋風而有變化,但領導人的格局和器度,是國家文明和進化的體現。蔡英文比其他候選人更有需要促成辯論,她面對的不僅是朱立倫和宋楚瑜的挑戰,更是對兩千三百萬人的政治宣示,千萬不要輕忽電視辯論的意義。
執政的國民黨迄今仍陷困境,去年九合一大敗喪失的元氣還未復元,總統大選「一玄一柱」的換柱和軍宅爭議,仍在延燒,頂新魏應充獲判無罪,食安何在?馬政府持續政策親中,中資購買台灣媒體、中資入股台灣高科技產業等爭議不斷。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有必要做個交代,蔡英文更應當面問問他。
明年五月,蔡英文就職擔任台灣總統的機會最大,她面對的將是一個殘破的局面,需要朝野攜手合作。選前展現風度,不要授人以柄,以高度和風範應對朱、宋兩位候選人,將會是台灣之福。〈陳杉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