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馬英九為鞏固黃復興黨部票源,前往大我新村拜票,老榮民紛紛表達支持。(記者廖振輝攝)
國民黨的「黃復興黨部」是一個很特殊的產物,既是黨國獨裁體制輸送革命奶水的組織,也是民主時代鞏固鐵票的動員單位。但時代在變,環境也在變,這些黃復興黨部的老伯伯、老奶奶或許不知道,幾十萬參加「太陽花運動」的年輕人當中,好多都是黃復興黨部的子弟,只是老一輩仍浸淫在反對本土化的幻境當中。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黃復興黨部曾創造國民黨的鐵票輝煌紀錄,但依最近的發展,他們已成為朱立倫最頭痛的單位;「換柱拱朱」過程,不管外頭早已颳風下雨,黃復興是黨內最「挺柱」的鐵桿,至今仍不願修繕破磚爛瓦,「含淚投票」。
接踵而至的不分區立委提名,當朱立倫想要穩住王金平等本土勢力折衝斡旋時,黃復興竟惱羞成怒,成了向黨中央叫陣的先鋒;由於不滿軍系立委代表排名太後面,黃復興黨部主委還請辭以示抗議。這樣的「鐵票」,可真叫朱立倫難以消受。
國民黨在台灣,很像歷史上東晉的翻版,司馬家族和王、謝等豪門特權享盡權勢,南遷官兵只是做為守護偏安政權的扈從。如今,蔣宋王朝已經走入歷史,「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但黃復興黨員和這塊土地,就是多了一層莫名的隔膜,隔膜有些裂痕,仍未褪除。
三百多年前,鄭成功率領幾萬官兵來台,他們在新營、舊營、下營、大營等地屯田營生,這是台灣第一代的「黃復興」,他們也是本土化的第一代。時代的巨輪繼續轉動,晚到的蔣軍官兵,都六十六個年頭了,移民超過一個甲子了,竹籬笆是到了該拆除的時候了。〈陳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