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鄒景雯/特稿
在台灣,如果有意識地關注並接收美日訊息者,都會知道朱立倫很早就是這兩個重要盟邦看好的國民黨接班人,因此,今年一月到十月「換柱」成功的這段時間,不知道國民黨到底在搞什麼玩意的傻眼,不乏在台北外交圈子裡溢於言表。
被這樣的「看好」,顯見朱立倫的經營有成,那麼當決意「笑罵由人」以孚「眾望」出來參選之後,如何讓國際原先的「看好」,不致最終被認為是看走了眼,朱立倫如何自我目標設定,很是重要。
朱立倫很清楚,這次是暖身,不是他的局。但他的優勢是年輕,可以比氣長,因此過程相對變得必須步步計較。眼前,要緊,未來,更加要緊。眼前,說白了就是不要讓蔡英文躺著選,未來,就要雖敗猶榮、獲得欣賞,將來大家才好還他公道。
以這個基本邏輯檢視朱立倫,十月十七日出線至今近月,當初這些「看好」他的人一定失望:怎沒比洪秀柱好多少,因為蔡英文未改輕鬆贏面。
問題出在朱立倫的盤算不對。看朱立倫現在的棋步,他應該是想讓基本盤回籠,力拚立委席次,繼而保住黨主席,於是走著移中偏深的路徑,例如跑到美國去,主戲居然是反擊國內對手的中國政策,偏偏這種與洪秀柱路線差距不大的走法,是燃燒自己,大大消磨了中間與淺綠的好感,能照亮多少人?可以精算推估得出來,就長期看,非常不利。更何況,還有個自私的馬英九在攪局,變項根本不在朱立倫的控制之列。
朱立倫如果夠聰明,應當知道蔡英文的挑戰不在眼前,而是明年一月十六日當選之後;如果現在就把自己定型得這麼「國民黨」,面目若此,怎麼為未來續留資本?而失去了未來性,又如何能兼顧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