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慧萍/特稿
民進黨不分區立委提名,向來是各派系兵家必爭戰場,幾乎屆屆更改遊戲規則;沒想到黨內派系鏖戰多年,現行提名辦法,竟是由黨主席主導的提名委員會提出推薦名單後送中執會「包裹表決」。這種非得要人「照單全收」的表決方式,竟與馬政府強逼國會通過「黑箱服貿」驚人地相似,令人好奇,這就是民進黨的黨內民主嗎?
翻開民進黨不分區立委提名史,一九九二年是「全國黨員投票」決定提名順序,規定每四席保留一席給學者專家、一席給弱勢團體。一九九五年因人頭黨員爭議改為「幹部評鑑」與「黨員投票」各佔五十%,且分為政治人物、專家學者、弱勢團體三組,卻被質疑派系分贓。
九八年取消幹部評鑑走回全黨員投票。到了二○○四年,陳水扁總統兼任黨主席,不分區安全名單二分之一名額,改由黨主席指定。○八年再度修改提名規則,減少黨主席指定人選,增加選舉名額。
到了二○一二年蔡英文參選總統時,不分區改由黨主席指名的「社會賢達」組成提名委員會決定,結果爭議不斷,原本排第三的全國工人總工會理事長鄭素華,被質疑涉及走路工案,最後主動放棄提名;社運團體質疑缺乏弱勢團體代表,前副總統呂秀蓮也跳出來痛批黨內中生代菁英佔據不分區形同「怯戰」。各界砲聲隆隆的結果,最後仍在中執會「包裹表決」下全數通過。
依照民進黨的傳統,提名方式有問題,沒有別的方式,就是檢討改進;但事過境遷,如今蔡英文在黨內定於一尊,將帶領民進黨重返執政,在這個迎接勝利的時刻,黨內竟無一人做烏鴉,主流意見認為本屆的批評純屬政治操作,不分區立委表現比國民黨好很多,當時黨主席「委屈了」。這套提名辦法,儼然已是史上最完美機制,不再有檢討必要。蔡英文以這套機制,會提出什麼樣的名單,各界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