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
綜合新聞
北區
基隆市 臺北市 新北市 桃園市 新竹市 新竹縣 苗栗縣 花蓮縣 宜蘭縣 金門縣 連江縣
中區
臺中市 彰化縣 南投縣 雲林縣 嘉義市 嘉義縣
南區
臺南市 高雄市 屏東縣 臺東縣 澎湖縣
其它
平地原住民 山地原住民 全國不分區
TOP

選情評析

兩岸與國際》追求對台政策的歷史定位,習近平與胡錦濤做切割

2016-01-01 13:41:25|顏建發
兩岸關係是國際關係的一環,結構的運作有其自身的規律與生命,不因個別行動者的意志而移轉。面對虎視眈眈的惡鄰,台灣既避不掉且非始於今日,不如積極去面對。善於處窮,把吃苦當吃補,藉危機創造生機,藉著與中國這種大國交手而走出自己的台灣路,未嘗不是種充滿挑戰、有趣而令人振奮的志業!

顏建發/健行科技大學企管系教授

歷史定位是任何領袖人物所關切的事,而在接受前朝的遺產後,如何切割負債,也是必要的。尤其對於古老而專制的中國而言,追求歷史定位是極其緊要的事,人民會議論,其自身也會很重視,這種自然形成的意識形態,想甩也甩不掉。因此,從「歷史定位」這個角度去考察習近平對台政策的內涵,應是有意義的策略點。

兩岸議題應該只是習近平計算其歷史定位的一小項而非核心,更非全部。

對於習近平而言,最核心的仍是中國內部的發展與穩定。中國學者們最常有的説法是,中國是個大國,有方方面面的問題,只要台灣不刺激北京,北京不會將台灣議題放在緊急處理的議程上。上述這種説法似乎在最近出現一些端倪:習近平對民進黨可能全面執政應已做好準備,並以全新的思維來面對。儘管習的立場、態度與做法與前面的領導人相較,仍只是五十與百步之差。

對於習近平而言,最核心的仍是中國內部的發展與穩定。圖為2015年12月31日,習近平發表演說。 (REUTERS)

習近平於2012年11月15日的中國共產黨第18次全國代表大會(簡稱18大)上接任中國共產黨總書記,2013年3月14日就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主席。接任新政權的習近平亟需面對的外在挑戰有,對内:權力重組與鞏固、經濟成長與轉型、持續整肅貪腐、社會穩定與控制;對外:聯俄、拉歐、穩美。

對於這些課題,習近平有清算功與過、與胡錦濤做區隔的需求,更何況他有直追鄧小平與毛澤東之志。不過,他承接到的畢竟是個爛攤子;中國的經濟開始走下坡、外交關係變壞於2012年下半葉,而2014年3月18日太陽花反兩岸服貿協議的運動,亦種因於更早之前胡錦濤的對台政策;習近平只是繼承者而已。換言之,習近平上台後固然因為胡錦濤的裸退一併擠掉江澤民而導致他享受沒有公婆掣肘的集權紀元,但他承接的卻是個相對挑戰嚴峻的爛攤子,也是事實。

再從仼期看,如無意外,習近平的任期至少可以有兩仼,一直到2022年二十大前夕。預計,第一仼應是清算責任與為自己歷史定位的鋪路與熱身的時期。第二任,也就是2017年的19大應才是他發揮政策能耐、追求歷史定位的之時。

習近平於2013年3月14日就任中國國家主席。接任新政權的習近平亟需面對的外在挑戰有,對内:權力重組與鞏固、經濟成長與轉型、持續整肅貪腐、社會穩定與控制;對外:聯俄、拉歐、穩美。圖為去年12月習近平出席中非合作論壇發表演說(AFP)

那麼,當前習近平面對對台政策的功與過,應不會想概括承受,尤其「過」的部分應會設法推給胡錦濤。北京對台政策固有連續性,但習近平應也會有屬於自己的新思路、策略與方案。據此,今年11月7日在新加坡的「馬習會」及講話或許可被解讀成為一個新的切割點,並正如經濟上,剛通過的「十三五規劃」將徹頭徹尾屬於習近平,而有別於胡錦濤時期的「十二五規劃」。

在對台政策方面,中國領導人要立新說皆意味著其政治地位的相對穩固與獨立,如江澤民於1989年6接任中共總書記,要到1995年1月30日才提「江八點」;1993年10月31日是鄧小平最後一次在公開場合出現,此後就再也沒有在公共場合露面。胡錦濤2002年11月15日就任總書記,但2004年9月20日江澤民交出軍權後,2005年3月4日才發表對台的「胡四點」。馬習會中,習近平的講話應可以被視為習近平全新的對台政策的起點。固然仍是舊酒新瓶,但在這個起點結算,未來功與過的歸屬才會清楚。

在馬習會上,習近平的講話中充滿溫情攻勢,其用語包括:「海峽隔不斷兄弟親情」;「我們是血濃於水的一家人」;「讓歷史悲劇不再重演,兩岸關係不再得而復失」;「共創未來」;「共同努力,兩岸同胞協手奮鬥,堅持92共識,走正確的方向」;「深化兩岸交流合作,增進兩岸同胞福祉,共享民族復興的榮景」。通篇中沒有強硬與負面字眼。這或許可多少解釋何以過去一段時間中國涉台學者因焦慮於習近平的天威難測,言論傾向強硬,但馬習會講話後,涉台學者口徑一致的對台政策論述一一出籠,包括:上海東亞研究所所長章念馳所撰文所說的「即使民進黨全面執政,也非兩岸末日」、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院副所長朱衛東的「兩岸關係的未來是值得樂觀的」等等。

馬習會上,習近平的講話中充滿溫情攻勢,通篇中沒有強硬與負面字眼。這或許可多少解釋何以過去一段時間中國涉台學者因焦慮於習近平的天威難測,言論傾向強硬。(AFP)

不過,怕給台灣釋放誤導的訊息,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作為下層官員,終須扮黑臉,12月30日他於記者會上表示:「如果明年台灣新的領導人當選後,拒絕承認『九二共識』,兩岸失去了『九二共識』這個政治基礎作為『定海神針』,兩岸制度化聯繫溝通機制必然會受影響,甚至坍塌,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之舟就會遭遇驚濤駭浪,甚至徹底傾覆。」;又警告台商說:「不許一邊在大陸賺錢一邊支持台獨」。與此同時,馬曉光的強硬講話,也有聲援國民黨總統候選人朱立倫的意味。畢竟,相較於習近平在馬習會上的寬和言論,朱立倫在十二月下旬的總統競選政見會與辯論會上,對於蔡英文未接受九二共識一事,做出比習近平更急切、更在乎的激烈批判,對於這種模範生,北京能不給個呼應做交代嗎?

2015年12月30日,馬曉光警告台商說:「不許一邊在大陸賺錢一邊支持台獨」。馬曉光的強硬講話,也有聲援國民黨總統候選人朱立倫的意味。(資料照,中央社)

然而,儘管習近平有追求歷史定位之志,朱立倫也想配合,但「行動者」終究無法左右「結構」。兩岸關係是國際關係的一環,結構的運作有其自身的規律與生命,不因個別行動者的意志而移轉。而台灣有中國這種虎視眈眈的鄰居在旁,真是無奈,但既避不掉且非始於今日,不如積極去面對;但倒是不需用朱立倫這種方式來自己嚇自己。

善於處窮,把吃苦當吃補,藉危機創造生機,藉著與中國這種大國交手而走出自己的台灣路,未嘗不是種充滿挑戰、有趣而令人振奮的志業!

歡迎加入【自由時報】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