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
綜合新聞
北區
基隆市 臺北市 新北市 桃園市 新竹市 新竹縣 苗栗縣 花蓮縣 宜蘭縣 金門縣 連江縣
中區
臺中市 彰化縣 南投縣 雲林縣 嘉義市 嘉義縣
南區
臺南市 高雄市 屏東縣 臺東縣 澎湖縣
其它
平地原住民 山地原住民 全國不分區
TOP

選情評析

林濁水觀點》四個象限圖解馬習會民意反應

2015-11-16 18:20:28|林濁水
馬習會因為整個國際大格局的支撐,使兩岸領導人有了一個比較對等的會面機會,卻因為馬總統對兩岸和平和主權僵局欠缺戰略理解的能力,操作到令自己成為魯蛇,而讓台灣不能獲得更好的成果實在令人扼腕。

林濁水

台灣民意,高度支持兩岸領導人會面,「台灣指標民調」發現甚至有73%民眾支持,但是馬總統真不幸,和習會了面,民眾對馬習會評價不高,只有三、四成肯定,對他在馬習會中的評價更低,只有兩三成,落差非常巨大;相反的,蔡習會未演先叫座,期待的高達六成,馬總統真悲情,魯蛇當之無愧。

民眾對兩岸領導人會面的評價。(作者提供)

事實上從民調上看來,很清楚的,民眾並不是逢馬必反。例如民眾高度正面評價馬習會對和平有貢獻的很多,接近六成。從表中可以見到的是,馬總統民眾滿意度偏低完全是因為民眾認為他沒在馬習會中善盡維護國家主權的責任。依指標民調,高達53%民眾否定他,他只獲得30%民眾的肯定。

依據另一項調查,民眾在兩岸議題上,堅持的價值依序是:

國家主權31%;和平27%;經濟發展11%;自由人權10%;公平正義7.5%;民主體制5.9%;都堅持3.5%。

由於民眾對於國家主權的堅持程度還略高於和平,因此馬雖然在和平上加了分,但是總分數被維護國家主權一項硬是拉了下來,以致於總體性的肯定高度偏低。

共辦了馬習會,在維護國家主權上被扣分而在促進和平上加分,這其實是國民黨在處理兩岸議題的常態處境。2012年我向民進黨提出一份《四個象限的兩岸策略》,討論的就是這個現象。

《四個象限》挑了四個民眾在兩岸交往中最關切的四樣價值,國家主權、兩岸和諧、經貿交流順暢、紅利分配,我把他放進四個連動的象限中,察看藍綠兩大政黨在擬定政策時做價值的權衡時面臨的處境。

四個象限圖解馬習會民意反應。(作者製圖)

國家之間雙方交流的常態本來應是愈交流愈互惠,關係愈可能和諧,但兩岸之間關係並不正常,因此交流的結果和常態很有出入。

兩岸之間,客觀的事實是各自分立各有各的中央政府互不隸屬,依民意調查,絕大多數的台灣也認為現狀是一邊一國,這次馬習會也被國際媒體描述為two-countries的盛會,但是國共雙方卻都認為「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客觀事實和主觀意願的巨大落差無疑的是兩岸關係緊張不能正常化的根本關鍵。其結果就是台灣方面,任何政府的任何兩岸政策不只都不可能使這四個價值同時得到滿足,甚至主權確保和兩岸和平兩價值還免不了相斥,交流順暢和紅利分配差距相激相盪走向惡化。

這次馬總統因為馬習會在和平這一個價值得分,在主權這一個價值失分就是個典型的例子;至於九合一選舉,兩岸政商關係最密切的連戰家族潰敗,北京的檢討正是因為交流紅利分配太過於集中在買辦集團。

這次馬習會也被國際媒體描述為two-countries的盛會,但是國共雙方卻都認為「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客觀事實和主觀意願的巨大落差是兩岸關係緊張不能正常化的根本關鍵。(AP)

在兩岸關係正常化之前,藍營的政策將在和平和交流順暢上得分,民進黨將在維護國家主權和主張分配利益上得分。這樣的一個格局,在可見的未來看不出有什麼改變的機會。

在這個格局之下,北京在統一和一個中國立場上愈咄咄逼人時,國民黨最容易進退失據;相反的北京態度愈和緩,國民黨愈游刄有餘。依這邏輯,這次習進平主動促成馬習會,而且在兩人公開的開場白中,習願意依陸委會的要求,做到了統一和一個中國都不提的地步,對馬壓力之輕大非昔比,這讓馬擁有既可以在和平一項得分,而在主權一項失分最小的空前機會,不幸的是在開場白,馬既主動奉送沒有一中各表的一中原則,在分別召開的記者會,又不顧陸委會建議由於陸委會主持以求和北京對等的建議,而硬行自已上場,造成總統對國台辦不對等的場面,以致於在民眾眼中無倫是對等地位的維持和主權的維護都大為失分。

在開場白,馬總統要嘛根本不提一中原則、要嘛連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一齊提,馬竟推翻了陸委會傑出的方案,以致於落得成為魯蛇。

事實上,台灣現在的主流民意並不支持國民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這個配套。

依台灣指標民調調查,一中各表只有36.2%的支持度,九二共識更只有27.4%支持度,但兩岸一國支持度則只有16.2%。依這樣的民情馬總統若提「九二共識、一中各表」雖然仍然不符合主流民意,但是至少損害可以減少,不料馬總統硬是只提一中原則,下場當然淒慘。

在馬習會的開場白,馬總統要嘛根本不提一中原則、要嘛連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一齊提,馬竟推翻了陸委會傑出的方案,以致於落得成為魯蛇。(記者廖振輝攝)

這次馬習會觸及的還有屬於事務性交流的議題,張志軍說:「對貨物貿易、兩會互設辦事機構、台灣同胞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台灣以適當方式加入亞投行等問題,都表達了我們的積極態度,」

但是一方面這些議題依調查,在民眾心目中的重要性距國家主權和兩岸和平有一段距離;另一方面,習近平的「積極態度」還只在口頭原則承諾的階段,還沒有具體內容;三方面,基於過去20多年經驗,經貿交流從來和分配惡化總是脫不了鈎,因此這些承諾很自然地不成為台灣民眾關心焦點,影響民眾對馬的評價無論正負都很小。

在民進黨的因應方面,理想的狀況是,既然民眾希望歷史性的馬習會增進和平,便應該正面肯定;另一方面,如果了解國民黨很難在推動兩岸政策時陷入主權和和平的兩難,而且在兩岸政策上主權及和平民眾是民眾最關切的兩個價值,那麼便應同時呼籲民眾注意國民在面對主權議題時的立場,等到馬總統說出九二共識就是一中原則便痛加批評。可惜民進卻一開始全力攻擊「時機不對」,容易讓人批評太過重視選舉;此外民進次要的攻擊是民主而不是主權,火力因此又略遜;幸而最後又把焦點拉回一中原則上,算是妥當。

無論如何,因為整個國際大格局的支撐,使兩岸領導人有了一個比較對等的會面機會,卻因為馬總統對兩岸和平和主權僵局欠缺戰略理解的能力,操作到令自己成為魯蛇,而讓台灣不能獲得更好的成果實在令人扼腕。

歡迎加入【自由時報】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