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總統朴槿惠前日才提出「老員工遞減薪資、給年輕人機會」的政策,洪秀柱則端出「企業減稅、員工加薪」的政見,惟觀察台灣勞資雙方狀況,這樣真的好嗎?(記者王敏為攝)
◎張銘祐
如果是在萬物由政府掌控的戒嚴時期,你要喊加薪必定是讓民眾讚揚、可收買民心,然現在民智已開,反倒是以整體來看問題,今洪秀柱推出牛肉,要讓企業減稅為勞工加薪,看似合理的政策,無非是糖衣毒藥,因為臺灣的勞動市場長期勞資對立,加上投資環境不見改善,不要忘記臺灣的出口已經連六季衰退的狀態,眼看加薪四法才在立院被檔下,卻如核能政策一樣又是執行「馬意」的錯誤政策。
勞工選票是兵家必分之地,每到選舉,國民黨總是提出空洞的政策變相「買票」,臺灣現在要解決的是分配正義的問題。這七年政府在親向資方與中方的情況下作出勞動市場的改善,導致臺灣的經濟政策都是以出口導向為主,然臺灣的產業需要的是升級、是具備與亞洲各國競爭的實力,臺灣的傳統產業普遍分布在中小企業,而這些死守臺灣的中小企業在面臨中國不斷的引進下,卻不見政府介入輔導轉型,似乎政府對產業結構不夠了解,臺灣的產業競爭優勢在哪裡?臺灣產業的獨特性在哪裡?政府只是去參觀一下、喊喊口號,必非認真地關心產業。
再來談到這幾年勞工團體一直呼籲的點是基本薪資要調高,因為整體薪資在這10年僅僅調漲2%,而整體物價卻是漲了15%,這才是問題的重點。加上勞工環境這七年不見改善,光政府為了搪塞失業率偏高的問題,公家單位帶頭縱容臨時工與派遣工的增加,卻沒有受到勞基法的保障,粉飾太平的意味相當濃厚。馬政府執政七年,可以看到勞資失衡是政府一手造成的,今天如果加碼利用企業減稅勞工加薪、降低失業率,根本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如果還只是找來學者坐來下研擬政策,就可以觀看整體環境,這不是閉門造車,什麼才是?
真要提出這樣的政策方向,應視國庫目前的狀況,作少了這些稅收之後的風險評估,再透過企業與政府、勞團三方對談、評估、研擬出對投資環境與勞動環境的改善方向,並提出時程、要求成效。七年了!這些事情並不是選舉前才可以做,馬總統的633政策儼然成為空白支票,提出「員工加薪,企業抵稅」的經濟政策只是在拉攏特定選票,沒有站在一個執政者應該有的高度縱觀全局,終將又是一個「看得到牛肉盤卻吃不到盤中物」的政策。
(媒體評論員)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