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
綜合新聞
北區
基隆市 臺北市 新北市 桃園市 新竹市 新竹縣 苗栗縣 花蓮縣 宜蘭縣 金門縣 連江縣
中區
臺中市 彰化縣 南投縣 雲林縣 嘉義市 嘉義縣
南區
臺南市 高雄市 屏東縣 臺東縣 澎湖縣
其它
平地原住民 山地原住民 全國不分區
TOP

立委 ‧ 綜合新聞

開放民進黨》困在國家體制牢籠中的原住民族

2015-04-29 10:34:01

有些人認為原住民愛投國民黨活該,有什麼資格跑來吵著要糖吃?(資料照,記者王敏為攝) 原住民中誰是山原、誰是平原呢?高山族是山原、平埔族是平原啊。錯!(資料照,記者張忠義攝) 不管山原或平原的原住民立委選區範圍,都是全台灣,也就是說,跟選總統是一樣的。(資料照,記者叢昌瑾攝) 當國民黨進到部落,然後以官僚系統的村長、鄉長、代表、立委取代傳統組織的權力。圖為原民會主委林江義。(資料照,記者張嘉明攝) 當小英在「十年政綱」中宣示推動原住民族自治的時候,那麼協助原住民族在現行體制跨出第一步,也是刻不容緩的事。(資料照,記者花孟璟攝)

Savungaz Valincinan

那個為特定政黨和個人「量身打造」的原住民立委席次

最近在 OPEN DPP 平台上一則「要求民進黨立委不分區安全名單應有兩席原住民代表」的提案,受到了小小的關注。有些人認為原住民已經有6席立委保障名額了,還要爭什麼?有些人則認為原住民都愛投國民黨活該,有什麼資格跑來吵著要糖吃?

的確,表面上看來,只有2%的原住民人口卻有6席立委可以選擇,看起來是天大的恩惠,但是仔細了解原住民立委的選舉制度,你會發現這簡直是個為某些有錢有勢的政黨和個人量身打造的選舉制度。

奇妙的山原/平原選區劃分

首先,原住民立委的選區分成兩種:山地原住民選區、平地原住民選區,各選3席。(複數選區的選舉方式,有別於現在的一般區域立委單一選區的選制)

而誰是山原、誰是平原呢?他不是依照你的居住地區決定、不是依照你的族群決定(同一個族群可能有山原也有平原)、更不是有原住民身分者自行選擇,而是依照你的祖先在日本時期居住在「番界」內還是外來區分。而番界基本上只是日本政府一個管理原住民族地理劃分,並無任何人類學、民族學的文化分類依據。

你可能會覺得那很簡單啊,就是所謂的高山族是山原、平埔族是平原啊。錯!平埔族群在中華民國政府來到台灣後,就直接將他們劃歸為漢人,即使至今仍有平埔族群聚落、文化祭儀、語言保存,但是中華民國捂上眼睛,說沒有就是沒有,好似這些族群早已消失,更不要說擁有選舉立委的權利。

以全國為範圍的複數選區制度造成大/小原住民族群權利差異

另一個問題是,複數選區的制度造成小族毫無保障。目前官方認定的原住民族16族中,最大的阿美族人數大約是20萬,而小族群例如邵族,人數不滿1000,因此立委席次完全被人口數前幾名的大族所把持。

再來,原住民立委的選區範圍是怎麼劃分的呢?不管山原或平原的選區範圍,都是全台灣,也就是說,跟選總統是一樣的。原住民各族的部落分散且廣,並且有4成以上的族人戶籍是登記在都會區,更不要說實際在都市生活的族人可能超過一半,也因此一位候選人幾乎是要像選總統一樣全台跑透透。

因此,要參與原住民族立委的選舉,無形的門檻非常高,加上原鄉地區的資訊落差,透過新媒體的宣傳方式也難有太大的影響力,當必須一步一步地走踏部落、甚至買各地的地方電視廣告、架遍布全台的大型戶外看板,需要的費用和人力非常可觀且困難。

點人頭式的現代民主遊戲規則破壞部落本有的決議機制

回到部落來說,過去部落有自己的一套決議機制,大多是合議制度,並非現行民主遊戲規則的點人頭方式。阿美族有年齡階層制度作為分工及討論公共事務的架構、卑南族有會所制度、布農族則以家族為單位,各家族的長老組成部落中的組織系統。傳統組織的決議方式大多不是投票,而是充分的溝通、互相說服,最後得出大家都能接受的共識,最少數的意見也會被討論。

但是現代的官僚體制進到部落(更精確地說,當國民黨進到部落),然後以官僚系統的村長、鄉長、代表、立委取代傳統組織的權力。而為了選舉,許多「個人」為了權力,不惜撕裂部落、創造對立,來鞏固自己的行政資源,而擁有行政資源後,又繼續回頭收買、福利買票,繼續鞏固權力,而在資源集中的情況下,其他的政黨和社會力量也很難介入,讓原住民地區陷入了難以跳脫的惡性循環。

突破困境的可能性,需要進步的社會力一起創造

回頭來看民進黨釋出兩席不分區安全名單放入原住民族代表有何重要性?一方面在現行選區制度無法突破的情況下,勢必要修法,但現在的原住民立委都是國民黨籍的既得利益者,若是提出修法,他們便以侵害原住民族權利反擊而造成修法推動窒礙難行。

要求民進黨釋出16席讓各族有一席代表現實上或許困難,但至少用現行選制的山原/平原各一席,來取得修法的正當性和代表性。若是民進黨認為突破原住民族在現行國家體制框架下的限制是重要的,那首先用兩席不分區取得推動修法的正當性,是簡單又有效果的方式。當小英在「十年政綱」中宣示推動原住民族自治的時候,那麼協助原住民族在現行體制跨出第一步,也是刻不容緩的事。

最後,我們重新檢視整個民意代表的組成架構,不能單單以「人數」來做為「票票等值」的思考標準,應該兼顧性別、族群等差異的代表性意見。除了民進黨,我們也期待所謂帶著進步思維的第三勢力各個政黨,也能一同推出適當的原住民族不分區名單,一同翻轉不對等的公民權,我們才有可能說,台灣正在邁向族群共榮的多元社會。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開放民進黨:Savungaz Valincinan 困在國家體制牢籠中的原住民族-從原住民族立委選制談起

歡迎加入【自由時報】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